近日,自治區科技廳公布第六批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名單。我市由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廣西天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錳華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牽頭組建的3家基地成功通過認定。至此,我市自治區級中試研究基地總數達到6家,擁有自治區級中試研究基地數量排全區第三位,提前完成2025年度設區市績效考評中創建3家自治區級以上創新平臺的績效考評任務。

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遠眺。融媒體記者 王平 攝
中試作為連接實驗室研究與產業化生產的關鍵紐帶,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核心環節。我市始終主動作為,依托五大主導產業優勢,精準謀劃中試研究基地建設。2023年,首家中試研究基地獲自治區認定,實現“零”的突破;2024年,2家基地成功獲批;2025年,成功認定3家中試研究基地。目前,我市中試研究基地已基本覆蓋綠色化工、新能源材料、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纖維加工五大主導產業,并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等重點領域延伸,逐步構建起“中試+”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圈。
近年來,市科技局圍繞欽州“359”目標任務體系,充分利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2024年度確定開展的“向海圖強新質生產力+行動學習”重點項目契機,積極組建跨部門行動學習團隊,成立專項服務小組,開展申報材料形式審查、評審預答辯、模擬現場考察等為申報企業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確保申報各環節無縫銜接。在今年申報工作中,我市推薦的5家基地有4家進入會議答辯環節,3家通過現場考察并獲認定,充分彰顯我市中試平臺建設的扎實基礎。
依托中試研究基地,我市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24年,全市3家中試研究基地開展中試服務92次,實現服務收入近2.9億元。“十四五”以來,相關牽頭企業已獲得14項自治區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爭取財政經費4593萬元。新認定的3家基地將進一步整合產學研資源,為相關產業提供成熟適用的成套技術中試服務,持續完善中試服務體系,優化創新發展生態。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繼續加強中試平臺梯度培育,精準對接自治區申報要求,加快構建協同服務體系,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創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