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兩個7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在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竣工投用,將進一步完善欽州港功能布局,提升港口綜合通過能力。

依托“制造+港口”模式,形成“前港后廠”的零距離布局。 記者 趙冠雄 攝
上述兩個泊位是廣西錦峰港務12#、13#碼頭泊位,當天舉行竣工典禮。 據介紹,兩個泊位總投資12.98億元,預計年吞吐量超千萬噸。
目前,項目水工部分、炸礁清淤、后場堆場、8萬多平方米重型廠房和物流倉庫已全部竣工,5臺4043門機、1臺2000噸固定吊全部安裝到位。泊位配備海關監管區,兼具內貿與外貿功能,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硬核樞紐”。
其中,12#泊位作為風電裝備及重件專用碼頭,配備的2000噸固定吊可實現“出廠即發運、裝船即出口”,讓風電裝備和重型構件直達全球市場。13#泊位則憑借強大的散雜貨能力,為糧食、礦石等物資貿易構建起高效暢通的海上物流通道。
項目依托“制造+港口”雙輪驅動模式,以欽州錦峰海洋重工729畝制造基地與45萬噸年產能為支撐,形成“前港后廠”的零距離布局,成為全球同行業極少數同時擁有自有深水碼頭與龐大制造基地的企業之一。與此同時,欽州錦峰海洋重工二期項目也宣布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4月建成投產。該項目將打造全國領先的完全按照出口工藝標準設計的單樁和導管架制造中心,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單樁年產20萬噸,導管架年產80套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