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先送孩子上學再來車間上班,每月能掙4000多元。”10月23日,在廣西浦北縣富慶電線電纜有限公司龍門鎮分廠,38歲的黃玉芳一邊熟練地組裝數據線,一邊和記者聊起自己的工作。兩年前,她還在廣東務工,如今已成為浦北縣“園區+車間+庭院”模式下的靈活上班族。
浦北縣委書記楊永沖介紹,通過推廣“園區+車間+庭院”模式,全縣目前共有適宜發展該模式的園區勞動密集型企業62家、從業人員6688人,發展鎮村衛星車間(加工點)1029個、吸納就業2.88萬人,輻射帶動庭院就業9547人,開辟了縣域承接產業轉移的全新通道。
在深化該模式的同時,該縣同步開展“聚百家企業·創千個車間·聯萬戶家庭”三年行動,不僅讓群眾真正實現在家門口掙錢的心愿,還探索出一條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發展緣起 從人口外流到產業引流
“浦北縣曾是典型的勞動力輸出大縣,全縣96萬人口有28萬在外,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痛點?!逼直笨h副縣長陸建紹坦言。
面對這一困境,浦北重新審視自身優勢與出路。隨著東部產業加速轉移,中西部縣域迎來歷史性機遇。經過充分研判,該縣明確了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縣域經濟的目標,重點支持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
“我們瞄準了勞動密集型產業?!标懡ńB說,浦北外出務工人員多從事電子、制衣、玩具等加工制造行業。這些務工人員年輕時外出闖蕩,隨著年齡增長、父母老了、孩子還沒長大,面臨“掙錢還是顧家”的兩難選擇。

工人在浦北縣強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組裝電子產品。吳偉 攝
在此背景下,2024年,浦北縣“園區+車間+庭院”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構建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結構:
以該縣產業園區內目前的60余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作為發展的引擎,負責技術研發、市場開拓和訂單流轉;在中間層級拓展發展遍布全縣的1029家鎮村衛星車間,作為區域樞紐承接縣內外生產訂單;散布在千家萬戶的庭院生產單元扎牢根基,讓居民在自家靈活就業增加收入。
“該模式的生命力在于通過‘+’,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又實現企業擴大生產、做大做強,還能把衛星車間創造的產值入統到園區的企業。”浦北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云說。
為推進這一模式,浦北建立了高位推動的組織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設計并推動改革方案實施,各級干部勠力同心推進浦工回浦、浦商回浦、客商進浦,全民就業格局逐步形成,發展成效日益顯現。
全面鋪開 模式聯動構筑產業生態
記者走進位于浦北經濟開發區的富慶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總部,只見廠房矗立其間,每層都配置了不同規格的數據線生產設備,工人們分布有序,忙碌作業。

工人在浦北縣富慶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組裝數據線。李家欣 攝
該公司是“園區+車間+庭院”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構建了“企業總部(園區)+龍門加工點(衛星車間)+居民庭院生產”的協同生產模式:將核心的絞合、押出等工序放在園區,把扎線、包裝等環節下沉到鄉鎮,甚至村民家中。“這種模式既保證了核心技術的集中管控,又使企業投入最小成本實現擴大生產,更將就業崗位送到了村民家門口。”公司總經理張彬介紹。
在小江街道文山村的庭院加工點內,幾名婦女圍坐在一起,一邊包裝從該公司領取的數據線一邊閑聊家常?!艾F在日子好過多了,在家門口就有工做,既能掙錢補貼家用,又能照顧家里?!贝迕耨T蓮說。
張彬2018年回鄉創辦富慶電線電纜加工車間,逐步發展壯大,于2022年在廣西浦北經濟開發區開辦企業,現在已發展成為用工380多人,年生產數據線約600萬條,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其產品出口歐美、東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浦北各鎮(街道)也依托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北通鎮借力外出務工人員在廣東服裝加工業的從業基礎,重點培育服裝加工車間127家;樂民鎮通過“園區+車間+庭院”模式,引入皮具加工車間(企業)18家,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中東、非洲等地;張黃鎮則聚焦電子加工領域,形成專業化發展優勢。

在浦北縣寨圩鎮通達皮具廠,附近村民就近就業。易念鴻 攝
攻堅克難 從不理解到越干越想干
新模式的推行,很難做到一帆風順,“園區+車間+庭院”模式也不例外。
陸建紹道出最初的困難:“當時不少干部覺得這些產業不夠高端,都是‘幾十百把人的車間’,對能否真正帶動浦北經濟發展心存疑慮?!?/p>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該縣為深化推廣該模式,把招商工作延伸到鄉鎮,而鄉鎮十分缺乏招商經驗。
為解決這些問題,浦北縣壓實責任,鼓勵探索創新,推行全員招商,確立“抓大不放小、招大不嫌小、大小企業一起抓,通過招小引大、招小育大齊頭并進”的招商理念,支持和推動各鎮(街道)把車間建起來、“招企業”和“招訂單”雙管齊下,實現招小引大,招小育大的良性循環。
“一開始確實感覺難度不小。”浦北縣張黃鎮黨委書記周智說,“我們先從服務現有企業招工抓起,不懂招大企業就從小車間招起,經過一年多的鍛煉和實踐,我們累計發展了86家車間、吸納就業2882人。有了這些招商成果,我們更有信心了,大家越干越會干,越干越想干。”
浦北縣招商促進局局長鄧春梅介紹,2025年上半年,浦北縣新簽約項目38個,投資總額45億元,落地項目投資完成額18.3億元。
用地約束也是發展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由于企業進園區有投資強度限制:畝均投資需達到120萬元,年產出要達到280萬元,稅收要達到11萬—12萬元,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達標。
浦北縣創新思路,引導這些企業先到鎮村發展車間,等壯大后再進入園區。富慶電線電纜公司正是由此發展壯大的企業之一。
優化營商環境不是喊口號,而是把每一件小事辦實、每一個環節做細。
浦北縣和譽玩具有限公司位于浦北智大產業園,是浦北縣今年從廣東省東莞市引進入園的新項目,項目從4月底考察洽談到6月初投產僅用36天,8月底招工超1000人,預計于11月培育成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造該縣招商引資速度新紀錄。目前,該公司采用“園區+車間+庭院”模式,在園區總部有員工700多人,延伸至福旺鎮開辦衛星車間用工300多人,現繼續通過該模式計劃新增4個鎮村衛星車間,預計在2026年初用工達2000人,屆時年產值將超4億元。這只是浦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浦北縣和譽玩具有限公司招工超1000人。龐江敏 攝
為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浦北不僅幫助企業及車間解決土地、廠房、招工等問題,還為相關企業牽線訂單。同時推出多項暖心舉措,包括對進入重點工業企業連續工作6個月以上的員工,在企業所在地學校解決其子女的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入學問題。
實踐成效 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雙豐收
“園區+車間+庭院”模式的實施,推動加工場所向村鎮延伸,重構就業版圖,引發基層社會治理深層變革,為浦北帶來了多方面顯著變化。
在經濟效益方面,園區企業向下延伸產業鏈,帶動鎮村車間發展,車間向上反哺園區,形成了良性互動。
更難得的是,這一模式促進了群眾增收與社會穩定。
“2017年,我們夫妻從廣東中山返鄉創業,現在已經在附近的村里開了6家制衣車間,帶動4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上班?!北蓖ㄦ偤堤锎宕甯刹糠麘c祖說。
“讓媽媽回家”是這一模式帶來的社會效益,有效緩解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在北通鎮,通過駐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服務站、返鄉創業服務站,吸引大批浦北籍經濟能人回鄉開辦加工車間。

在三合鎮龍輝制衣廠車間,工人正在趕制訂單。吳偉 攝
“我們農村有一部分婦女由于照顧家庭沒有充足的時間外出務工,還有一部分50多歲的人員外出難以找到工作。而現在塑料花、編織、電子、制衣等企業把車間開到家門口,為農村就業不充分群體、就業困難群體提供了送上門的就業機會?!逼直笨h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胡毅煒說。
人氣旺、生活美。而今,每到傍晚時分,浦北縣城的奧園廣場更加熱鬧了,老人健身、小孩嬉戲,一幅安居樂業的景象。
今年以來,浦北縣受理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5.5%,呈現出就業穩定和社會治理良性互動的局面。
如今,在浦北縣,留住人的不是戶口簿,而是符合地域人口特點、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產業生態。
從“孔雀東南飛”到“春暖雁回歸”,浦北縣用一場生動的實踐,書寫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協同共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