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欽州市第三十九小學以“播種希望,耕耘未來”為主題,組織五年級全體學生走進校園勞動實踐基地,開展2025年開耕節勞動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農耕體驗,孩子們在春泥芬芳中感悟勞動價值,傳承中華農耕文化。
孩子們在春泥芬芳中感悟勞動價值。 勞志云 韋 媚 攝
活動在壯族特色民歌《到壯鄉》的悠揚旋律中開啟。學校領導在給同學們的致辭中指出:“春耕不僅是農事活動的開端,更是傳承農耕文明、培育勞動精神的重要課堂。”各班學生代表以鳴鼓儀式揭開春耕序幕,并集體誦讀《春耕》古詩,展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勞動的深度融合。
在農藝指導員與家長志愿者的協同指導下,孩子們分組領取蔬菜、花卉種子,有序開展翻土、播種、覆土、澆水等全流程農事實踐。活動現場,家長志愿者通過演示傳統農具操作,結合二十四節氣知識講解農耕智慧,讓孩子們深刻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內涵。孩子們紛紛表示:“親手播種讓我理解了農民伯伯的辛勞,今后要更加珍惜糧食。”
活動負責人黃麗華老師介紹,學校一直以來積極打造“春種秋收”勞動教育體系,特別設立“班級責任田”管理機制。開耕節后學校將通過田間養護、生長觀察等系列課程形成勞動教育閉環,使勞動實踐貫穿作物生長周期。學校也將持續推進農耕研學課程,以“讓課堂扎根泥土,讓教育回歸生活”為理念,引導學生在躬耕實踐中培育勤儉節約的價值觀,厚植中華文化自信。
此次開耕節是該校深化勞動教育改革的縮影,將傳統文化融入實踐課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勞動技能,更讓農耕文明薪火在新時代少年心中生生不息。該校表示,將持續拓展和創新“勞動+”育人模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