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走進浦北縣龍門鎮塘田村,只見一臺臺挖掘機伸展著長臂穿梭在田野間平整土地,為即將到來的播種做好準備;一位位“紅馬褂”彎著腰和農戶一起檢查著秧苗的培育情況,處處呈現出一片如火如荼的備耕景象。
與土地開展一場“深度對話”。 融媒體記者 唐云建 通訊員 趙浩淇 攝
連日來,龍門鎮黨委以耕地恢復為基礎,以備耕時節為契機,組織黨員干部既當“護田人”又做“備糧人”,與土地開展一場“深度對話”,按下復耕備耕“快進鍵”。“各位父老鄉親,耕地恢復是守住‘飯碗田’,備耕是為了種好‘責任糧’,我們要雙管齊下。”近日,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高坡村黨總支部書記激情動員。
開展耕地恢復和備耕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龍門鎮黨委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化身“宣傳員”,“線上”宣傳耕地恢復政策和動員群眾進行備耕,通過微信群宣傳相關政策400余次,讓3萬多名群眾了解到耕地恢復的重要性。“線下”走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以通俗易懂的言語向群眾講解著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發放宣傳單6000余份,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備耕中來,為耕地恢復和備耕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同時,廣大黨員干部身先士卒,邁起步子、俯下身子與群眾并肩作戰,開展圖斑摸底和備耕等工作,制定“一地一策”恢復方案,鼓勵引導種田大戶集中耕種和農民自主整改恢復。帶頭組建“備耕突擊隊”,對整改完成的600多畝耕地實行“恢復即籌備”行動。黨員干部們挽起褲腿,腳踩泥土,有的負責開溝起壟,有的忙碌著覆土,有的和群眾交流著種植經驗。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凝聚起強大的工作合力。
“我們把黨旗插在復耕春耕一線,就是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這份魚水情深,讓黨員干部和群眾合力守護好每一寸耕地,讓‘荒田’變‘糧田’,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龍門鎮黨委書記何顯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