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欽北區新棠鎮那黎村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成為廣西鄉村文明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
那黎村坐落于新棠鎮東部,擁有10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7700多人。這里不僅擁有300余株樹齡超三百年的古荔枝樹,更是“珍珠紅荔”母產地,6000畝荔枝林承載著村民的致富夢想。
近年來,那黎村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將移風易俗融入日常、化作經常,推動形成崇德向善、文明有序的鄉村新風尚。先后榮獲自治區“美麗村屯”建設示范點、第二批自治區鄉風文明建設示范村、欽州市“掃黃打非”基層示范點、欽州市第十八批文明村等多項榮譽,如今再添“全國文明村”桂冠,讓文明新風在壯鄉沃土上更加枝繁葉茂。
黨建領航破陋習 村規民約潤人心
“以前在村里辦一場婚事要花十幾萬元,現在按村規辦,一樣風風光光,還不用‘隨禮’!”那黎村村民雷德進感慨道。2025年春節前,女兒出嫁時,按照村里新規定辦了10桌喜宴,堅持“零隨禮”原則,不僅沒丟面子,反而成為全村爭相效仿的文明典范。
近年來,那黎村把修訂村規民約作為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堅持“群眾事群眾議”,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干部入戶走訪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將“零隨禮”、抵制天價彩禮等內容明確寫入村規民約。那黎村黨總支書記朱江表示,通過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逐步破除鋪張浪費、攀比之風。

在“支部引領+新鄉賢帶動”的模式下,村民理事會發動群眾捐資捐物20多萬元、投工投勞8000多人次,建成了“對歌亭”和通往“珍珠紅荔”產區的“小康路”。針對紅白事,村里創新“一條龍”服務,帶頭在春節和紅白事推行低隨禮、零隨禮,壓縮了每年二月二“龍抬頭”的聚餐人數規模,喜宴桌數從平均30桌降至10桌,禮金從人均300元降至100元以內,辦事時長也從3天縮短為1天,切實減輕群眾負擔。
黨建引領不僅改風氣,更促發展。那黎村通過“黨建+能人帶動”的發展模式,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發展種植“巨峰”葡萄、“法蘭地”草莓等特色農產品,每年舉辦荔枝采摘節吸引客商游客,村民增收渠道越走越寬。
鄉音唱響新風尚 文化鑄魂樹新風
“鄉風文明耀黎灣,花開百鳥喧,村中好人好事多,老少樂連連……”在那黎村對歌亭,文藝隊隊長歸春秀正帶領隊員用壯語演唱自創山歌。這支村民自發組建的隊伍,把移風易俗、勤儉節約的道理,揉進山歌、小品里,用“家常話”講透“大道理”,廣受群眾歡迎。
該村創新推出“文化+宣講”新模式,巧用“山歌唱理論”來說事、論理、講法。文藝隊創作的壯鄉歌曲登上欽北區“村晚”,《鄉風文明耀黎灣》成了村民茶余飯后的“流行曲”,小品《抵制天價彩禮》演繹“零彩禮促成良緣”的故事,生動傳遞婚俗新風,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我們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陣地作用,結合不同節慶的特色,讓移風易俗融入日常。”朱江介紹。2024年以來,村里圍繞春節、“廣西三月三”、荔枝采摘節等重要節點,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移風易俗宣傳活動,涵蓋文藝匯演、文體活動、理論宣講等多個類別,服務群眾超3萬人次,有力營造了破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推動移風易俗與文明鄉風深度融合、落地見效。
善治聚力繪新景 文明花開幸福來
如今的那黎村,硬化道路干凈整潔,農家院落窗明幾凈,文化墻上的彩繪生動鮮活,涼亭下老人們悠閑聊天——這幅宜居圖景,是文明善治的生動注腳?!艾F在比的不是酒席大小,是積分多少、家風好不好!”村民理事會會長雷德將的話,道出了村里的新風氣。
為激發村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村里推行“道德超市+文明積分”制度,將環境衛生、鄰里互助等行為量化積分,可兌換實物獎勵。還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黎灣人”等評選活動,8戶家庭獲評市、區“十星級文明戶”,19名村民成了“六好”身邊榜樣,50米“文明長廊”集中展示先進事跡,形成“人人爭先進、戶戶創文明”的濃厚氛圍。
此外,該村連續8年開展“愛心助學”活動,累計發放助學金超18萬元,激勵本村學子成才。禁毒巡防志愿服務隊常年活躍,村里實現“零電詐”,連續15年無制毒、販毒、吸毒現象,實現從“吸毒村”到“無毒示范村”的蛻變。
從欽北區文明村、欽州市文明村,到自治區鄉風文明建設示范村,再到“全國文明村”,那黎村一步步夯實文明根基,繪就出一幅鄉風淳、環境美、產業興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