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山縣子材學校,有一位老師,他不僅是學生眼中的“嚴父慈母”,更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熱血英雄”。43歲的教師滕鴻飛,至今已獻血29次,累計獻血量達11200毫升,并榮獲“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特別獎”。他用一腔熱血,為無數生命帶去希望,也用一份師者之心,守護著孩子們的成長。

滕鴻飛在給學生授課
從“一頓飯”到“一生愿”,獻血路上步履不停
“第一次獻血是2004年10月23日,當時我在湖北省咸寧醫學院(現湖北科技學院)讀書,學校組織獻血,同寢室的舍友相約,誰不獻血誰就請宿舍的吃飯……”談起獻血的起點,滕鴻飛笑著說。那時的他或許并未想到,這個略帶玩笑的開始,竟會成為他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從那次起,滕鴻飛便踏上了無償獻血的道路。截至目前,他已獻血29次,獻血總量達11200毫升,其中成功捐獻1次造血干細胞。若按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量4000毫升計算,他幾乎獻出了近三個“自己”的全身血液。數字背后,是他對生命最質樸的尊重與守護。
當被問及是什么支撐他一路堅持,滕鴻飛坦言:“人生無常,誰都不知道意外何時來,我想給家人提前備血。”此外,他也提到,獻血帶給他的成就感與榮譽感,“每獻一次血,就意味著我又救了一個人。不會有誰因為無聊了就輸血玩玩的,只有病危之人才安排輸血。”
簡單的話語,道出的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陽”中捐獻干細胞,為生命接力續航
在滕鴻飛多次的獻血經歷中,2022年12月26日那次造血干細胞捐獻最為難忘。
“當年有一位患者和我配型成功,急需造血干細胞拯救生命。同年12月20日我入院做準備,但在23日凌晨,我的核酸檢測呈陽性,且高燒39度多,渾身酸痛乏力。”回憶起那段經歷,他語氣平靜卻堅定。在艱難熬過三天后,管床醫生問他是否因身體原因放棄捐獻。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我想我既然來都來了,再一個和我配型成功的患者也正期待我‘造血干細胞’的到來呢,我堅持捐獻!”令人欣慰的是,26日凌晨,他的高燒奇跡般退去,身體也逐漸恢復,最終順利完成了捐獻。
這次經歷,不僅是滕鴻飛個人獻血路上的高光時刻,更是他對“生命至上”信念的踐行。他也因此榮獲“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特別獎”,成為靈山縣乃至欽州市無償獻血事業的優秀代表中的一員。
“嚴父慈母”抓教育,用心澆灌教育之花
講臺之上,滕鴻飛是一位從教9年的教師,他不僅教生物,也教化學。他坦言自己“沒那么優秀”,但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想讓更多的孩子,通過我,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教育生涯中,他雖然沒有太多耀眼的榮譽證書,但他每一天都在默默踐行著“把學生管好、教好、帶好,讓他學到知識,學會做人,明事理,少犯錯”的教育初心。
談到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他笑稱自己用的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方法”。但他所說的“傳統”,恰恰是那份對學生不離不棄的陪伴與引導。他說:“我只想繼續做學生們的嚴父慈母,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教他們學習、教他們做人,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滕鴻飛說,在無償獻血這條路上,他“只想在自己還能獻血之年,多獻幾次血,多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而在教育這條路上,他也將繼續以師者之心,陪伴一批又一批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他用自己的熱血,為陌生人點燃生命的希望;也用溫暖的陪伴,為學生點亮前行的路。滕鴻飛,這位平凡卻不普通的教師,正用他最真誠的方式,詮釋著什么是“生命的溫度”。

滕鴻飛
個人簡介
滕鴻飛,男,43歲,靈山縣子材學校教師,從教9年。自2004年起堅持無償獻血,累計29次、總量11200毫升,并于2022年成功捐獻1次造血干細胞,榮獲“全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特別獎”。他以“嚴父慈母”之心教書育人,用熱血與擔當傳遞生命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