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西)—東盟AI消防應急產業園、欽州特種機器人產業園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正式揭牌,首批簽約15個優質項目,吸引山東中維世紀、深圳博銘維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9月以來,欽州“人工智能+”發展步伐正加快向前。

遠眺中國—東盟(欽州)華為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中國—東盟(欽州)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 欽州市大數據發展局 供圖
今年以來,市人工智能發展突破行動分指揮部堅決貫徹市委、市人民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決策部署,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行動,助力廣西打造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
欽州市“數字底座建設”案例榮獲“2025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二等獎,“城市大腦”成功入選2025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連續兩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政策引領——
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
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創新生態的持續優化和政策體系的全面賦能。
今年,自治區黨委、政府鮮明提出,人工智能時代廣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欽州迅速響應,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成立人工智能發展突破行動專班及中馬人工智能合作小專班,在全區率先印發《欽州市人工智能發展突破行動三年實施方案》,構建“主要領導抓總、45個單位協同”的工作體系,圍繞“算力為基、數據為脈、場景為擎、產業為柱、東盟為窗、人才為魂、安全為盾”等七大方向系統推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產業競爭力。同步啟動人工智能“十五五”規劃編制,籌備人工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為人工智能發展夯實戰略基礎。
加快構建全市統一的算力資源池與調度平臺,積極探索算力共享與交易機制,試點推行“算力券”政策,切實降低中小企業算力使用成本,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提供堅實支撐。
積極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體系,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北部灣大學聯合企業研發研建的智能化焊接機器人、海上牧場智慧管控系統、北部灣臺風預警系統、西部陸海新通道智慧水運大模型、AI低氣味PVC樹脂技術等,在中國—東盟國家港口、企業中廣泛應用,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百花齊放——
“AI+”場景賦能千行百業
今年以來,欽州推出多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全力賦能社會治理、勾勒出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經濟社會的鮮活圖景。
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依托“傳感器+AI+平臺”,實現溫濕度、蟲害實時調控與調度,提升品牌附加值;靈山“空中智慧管家”融合無人機與AI識別,覆蓋荔枝種植全流程,“滴滴打藥”模式緩解用工短缺,保障穩產高產。
構建“AI智能實操課堂、智慧教室、數智教室、智慧校園平臺”四位一體的智能化教學環境,長水中馬陽光學校建成廣西首間AI智能實操課堂、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推廣AI備課、多所中小學規模化應用智能學伴與AI平臺,實現了從課程備課、課堂教學到校園管理、安防預警的全流程智能化覆蓋。
打造全區首個自主研發的“城市大腦”平臺,整合開發了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應急指揮、城市管理等多個政務信息化系統,開發出60余項“接地氣”的實用功能,實現社會治理從“傳統被動響應”邁向“AI主動智治”;打造液化石油氣“陽光充裝”智慧監管場景,通過AI視頻識別、氣瓶溯源與數據實時聯動,實現對全市122萬只氣瓶充裝行為的精準管控與風險預警;全區首創“掃碼入企”執法,減少重復檢查30%,行政檢查量同比下降15%;“欽點即到”小程序“隨手拍”功能實現AI派單;市民政局依托智慧門牌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掃描門牌二維碼精準獲取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信息,為特定群體提供靶向服務;818所學校食堂、3家供餐單位安裝6000余個AI攝像頭,實現鼠患、違規抽煙自動識別……在欽州,人工智能正以多樣化的應用形態,深度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聚鏈成群——
持續完善全產業鏈生態
欽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不僅限于具體應用場景的落地,更在于構建完善的鏈條生態。
人工智能助力新興產業加快成勢,也強力驅動傳統產業煥新提質。華誼欽州、中石油廣西石化等企業采用AI技術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打造了AI大模型驅動的能源化工智能工廠,獲評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進一步夯實我市產業“智改數轉”基礎。
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基于AI融合多源數據,打造了全球首個U型工藝、全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為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貢獻“欽州智慧”。欽州港海關以“智慧灣”系統為引擎,實現貨物通關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全市200多個非涉密系統互聯互通,公共數據開放15億條,非政務目錄超3000條;全區首批“大蠔”和“陳皮”特色農業數據產品在江蘇數據交易所掛牌,推動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
算力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燃料”,欽州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算力體系建設全區領先。建成廣西首個全棧國產化政務云,部署鯤鵬服務器及11.75P昇騰AI算力集群,支撐DeepSeek等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引進開元云高性能計算服務平臺項目,引進聯想5000P智算中心項目,逐步形成“立足欽州、服務廣西、面向東盟”的算力體系。
布局東盟——
打造跨境協同標桿
站在中馬“兩國雙園”的獨特區位,欽州將發展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東盟市場。
南A中心馬來西亞分中心項目作為南A中心首個地級市合作的分中心,采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實行中方控股、馬方參股模式,共同負責分中心建設、運營、推廣及后續產業化落地,并以馬來西亞為核心服務周邊國家。分中心依托中馬“兩國雙園”機制,打造集技術展示、應用推廣、標準共建、人才培訓、產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示范平臺。
分中心將重點推進棕櫚產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馬來西亞落地應用,正與馬來西亞常青集團合作建設中國—東盟(綠色棕櫚產業)人工智能創新合作平臺,并在東馬詩巫的棕櫚種植園開展試點。
東博會期間,欽州AI元素滿滿,博城環衛機器人、八部智研無人機等產品精彩亮相,產業集聚效應加速形成;組織舉辦現場推介及裝備展示活動等,吸引超百家企業參加,推動18個項目簽約,吸引投資意向金額超10億元,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如今的欽州,不斷涌現一個個人工智能的先進案例,搶占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制高點,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