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18項制度創新成果獲全區復制推廣、欽州石化產業園躍居“十四五”具有競爭力優勢化工園區15強、西南地區最大的百萬噸級乙烯工程一次投產成功……作為“強產業”的重要載體,屹立欽州大地的產業園區以改革為筆、開放為墨,在南海之濱書寫下向海圖強的時代華章。

圖為11月12日拍攝的欽州石化園區遠景。 記者 趙冠雄 攝
聚鏈成勢,向海經濟擎脊梁
10月30日,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西南地區最大的百萬噸級乙烯工程一次投產成功、產品合格外運,為我國石化行業跳出“規模依賴”、邁向“質量突圍”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占地4400多畝,是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重大項目,也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參與RCEP國際競爭的重點項目。2023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以科技創新筑牢產業升級根基,一系列“全球首創”“國內首套”成果集中落地,標志著我國石化領域自主技術體系進一步成熟,為“十五五”期間高端化工裝備國產化替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中國石油首個從煉油轉型煉化一體化的標桿項目,廣西石化乙烯工程建設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為核心的14套化工裝置、2套煉油裝置及公輔設施。投產后,每年可減少油品349萬噸、增產化工品306萬噸,官能化橡膠、高端聚烯烴、高端膜料、管材料等產品將填補國內供給缺口。同時,通過帶動下游包裝、建材、汽車等產業發展,形成“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破解了西南地區高端化工原料“供應洼地”困境;推動廣西從基礎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格局轉變,助力打造面向東盟的萬億級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一個個現代產業正在這片熱土加速壯大。
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2025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大會”發布《“十四五”具有競爭力優勢化工園區名錄》。欽州石化產業園成功入選“十四五”具有競爭力優勢化工園區,名列第15位,成為廣西唯一上榜的專業化工園區。
欽州石化產業園是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實施的專業化工園區,也是國家首批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18個沿海化工園區之一、全國產值超千億的22家大型化工園區之一。
目前,園區已入駐中國石油、上海華誼、浙江恒逸、浙江桐昆、湖南中偉、上海格派、美國雅保、荷蘭孚寶、德國林德氣體、法國威立雅等生產及配套知名企業60余家,連續13年榮膺“中國化工園區30強”,獲評全國綠色化工園區、全國第五批智慧化工園區。
勇闖新路,制度創新立潮頭
走進位于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廣西宏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粗苯加氫項目現場,只見管廊交錯,塔罐林立,項目總投資7.2億元,于今年9月份正式建成投產。該公司總經理劉佳明表示,在這個項目的建設當中,園區管委會對企業大力支持,從用地的審批、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也給予企業大力支持,同時在物流和運輸上也給企業提供了很多便利。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自2012年成立以來,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競爭力,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激發創新活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2024年,園區深化改革開放任務實施率已從2023年底的20.5%躍升至80.1%,改革成效顯著。在制度創新方面,園區打造了“雙循環”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新模式,這一成果榮獲2024年度全區改革攻堅優秀案例。同時,3項創新舉措入選廣西綜合保稅區年度經典案例,集裝箱海鐵聯運一體化改革經驗更是在全國現場會上推廣,成為行業標桿。審批服務持續優化,一般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環節精簡至8個,審批時間從120天大幅壓縮至24天;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效率再提升20%,平均僅需3—4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園區牽頭參與的18項制度創新成果將在全區復制推廣,數量穩居廣西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之首。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招商促進局協理局長劉法苗表示,園區充分利用鐵海聯運海事監管一體化改革、跨境人民幣金融創新試點等制度創新的便利,打造通道帶物流、物流促貿易、貿易聚產業的發展路徑,取得廣西區內首單原木期貨交割、商品車“鐵路籠車+滾裝運輸”海鐵聯運常態化發運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這些改革舉措不僅釋放了創新帶動效應,更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據悉,今年上半年,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實際使用外資完成1.73億美元,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向海圖強,開放門戶向未來
開放能級的提升,更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2020年8月,從服務中馬“兩國雙園”產業合作出發,欽州港片區創新實施全國領先的5項跨境人民幣金融創新試點,實現三次業務拓展,覆蓋范圍拓展至廣西自貿試驗區及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截至今年7月末,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業務規模達552億元。
改革紅利催生產業聚變。
廣西欽州志誠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鵬介紹,公司運行的3條磷酸生產線,能為本地電池以及相關原料企業直接供應電子級磷酸、多聚磷酸等關鍵原料,比如工業級磷酸可加工成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多聚磷酸還能支持電解液的生產,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六氟磷酸鋰電池的生產。
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園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實現“港口—產業—城市”聯動。中馬“兩國雙園”通過每周3班直航航線、冷鏈精品航線實現雙向賦能:欽州港至馬來西亞關丹港海運時間縮短至3—4天,2024年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聯合鋼鐵項目年產350萬噸鋼材填補東盟空白,帶動關丹港年吞吐量新增超1000萬噸。雙方還計劃共建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形成“港—鐵—園”協同模式,預計吸引投資50億美元。
圍繞產業鏈招商,園區已形成以綠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裝備制造、糧油加工為主導的“4+N”現代化臨港產業集群。今年,園區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6個,合同金額320.89億元,項目投資完成額達173億元。
聚焦“高端制造+跨境服務”雙輪驅動,園區形成新能源、生物醫藥、燕窩深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其中,馬來西亞企業投資的燕窩產業園年產值突破20億元,帶動欽州成為全球最大燕窩加工基地;國內龍頭企業在園區建設的鋰電池項目,產品遠銷東盟,填補區域產業鏈空白……以實打實的產業實力,激發向海經濟活力。
以園聚產,以產興園,激活發展“強引擎”。不斷夯實的硬件基礎、加速聚集的改革成果、可感可及的營商環境,凝聚成壯大園區經濟的強大合力,為新征程上推動欽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