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我市依據《欽州市開展“技能廣西行動”加強新時代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通過“三個聚焦”打好人才培育“組合拳”,推動技能人才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261924人,其中高級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達13033人,為打造“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符德任 制圖
聚焦一個“訓”字
人才“蓄水池”越來越滿
普惠培訓擴量,夯實人才培育根基。緊扣產業發展需求和重點就業群體特點,全市精準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025年以來累計培訓4038人次,覆蓋制造業、服務業等重點領域。
同時,鼓勵規模以上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面向內部職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開展“定制化”培訓。對建成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企業,給予 80萬元建設經費補助,推動企業成為人才培育“主陣地”。
以實訓平臺提質,搭建能力提升載體。三年來,我市累計爭取中央和自治區鄉村振興財政專項補助9000萬元,建成欽州市公共實訓基地、浦北縣公共實訓基地、靈山縣公共實訓基地、中國—東盟(廣西)船舶與海洋工程中高級技能實訓基地等4個公共實訓平臺,形成覆蓋全市的高技能人才實訓網絡,為船舶制造、裝備維修等領域提供“實戰化”訓練服務。
聚焦一個“帶”字
帶出干事“好徒弟”
建強大師工作室,發揮“傳幫帶”效應。我市出臺《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評選管理辦法》,構建“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三級工作室培育體系,鼓勵行業協會、職業院校、龍頭企業打造技能傳承平臺。
目前,全市已建成技能大師工作室13個,其中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自治區級4個、市級8個。其中,北部灣港欽州碼頭有限公司工作室研發的多項港口機械維修技術,年節約成本超300萬元。
以賽促訓育精英,競技場上“練真功”。常態化舉辦農民工技能大賽、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組隊參與全區職業技能競賽,形成“以賽選才、以賽促訓”的良性機制。
同時,出臺競賽證書管理辦法,明確選手可憑競賽成績晉升職業資格等級,激勵技能人才在競技中突破自我。近三年來,全市通過競賽培養出高級工以上人才230余人,其中12人獲“廣西技術能手”稱號。
聚焦一個“準”字
構建育才“新渠道”
靶向培育緊缺人才,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我市動態更新《欽州市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將石化產業相關工種、焊工、車工、倉儲管理師、物流師等現代服務業工種納入重點培育范圍。據統計,全市石化產業高技能人才已達2000余人,為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提供堅實支撐。
同時,下放認定自主權,鼓勵重點企業、行業協會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支持企業結合生產實際開發題庫、制定考核標準、自主發放證書。
其中,北部灣港欽州碼頭、廣西石化等4家試點企業,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展認定30批次,9570名職工通過考核獲得相應等級證書,其中85%以上成為企業技術骨干,實現“培訓—考核—使用—待遇”閉環管理。
構建多元培訓體系,拓寬育才“主渠道”。整合31家備案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資源,引進18家區內優質職業院校,推動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等院校與企業共建“教學車間”“教學工廠”,開展“訂單式”培訓。
針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需求,重點培育物流管理、港口機械操作等技能人才。近三年來,我市累計培訓物流領域技能人才757余人,實現技能人才“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