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記者從自治區海洋局獲悉,6月9日于法國尼斯開幕的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上,14個全球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優秀案例發布。欽州市犀麗灣生態保護修復案例獲選,并成為唯一入選的海岸線生態修復案例,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在海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實踐,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修復后的濱海綠道。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藍色伙伴關系”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優秀案例。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據悉,犀麗灣案例位于欽州市欽南區犀牛腳鎮,修復區域擁有珍貴的連片砂質岸線資源,全長2.8千米。近年來,受風暴潮、海浪等自然因素及人為活動疊加影響,該區域海岸侵蝕崩塌加劇,濱海生態環境質量面臨嚴峻挑戰。
沙灘養護過程。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為切實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在自治區海洋局的指導下,欽州市創新采用“生態保護修復+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項目依托中央財政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秉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節約集約、融合發展”的理念,實施系列修復工程,建設200米拋石沙壩,累計整治灘面82.72公頃,打造了沙灘、護坡、防護林等海岸綜合防護體系。
生態修復配套引進的文旅產業。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生態保護修復+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通過精準施策,犀麗灣重現美麗海岸線,沙灘平均波高衰減率最高達63.38%,綠化覆蓋率超過80%,形成了集生態景觀、休閑健身、防風固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沙灘森林公園,帶動2000多名當地群眾就業,獲評第三批“廣西文化旅游打卡點”。
沙灘修復后浪漫夜生活。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修復后濱海旅游品質提升。自治區海洋局供圖
近年來,廣西堅持陸海統籌,著力構建“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累計投資近40億元,實施10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整治岸線195公里,修復濱海濕地3301公頃。成果斐然,除欽州市犀麗灣外,防城港市西灣紅沙環被列為全球八大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北海馮家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入選中國特色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得益于持續努力,廣西近岸海域長期保持一類水質,北部灣海洋生態總體綜合指標持續領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