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欽州市第三十八小學的校園,綠樹掩映下的教學樓傳來瑯瑯書聲。這所成立于2017年9月的年輕學校,雖只走過八年歷程,卻已捧回“全國文明校園”的殊榮,成為欽北新城區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線。
“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是該校一以貫之的辦學理念,明確了“三年夯實基礎、五年打造特色、八年創辦名校”的發展路徑,逐步構建起富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為文明校園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德育滋養 筑文明之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年級(3)班的教室里,同學們正聲情并茂地朗誦古詩。這樣的誦讀場景,在三十八小的課堂上隨處可見。
學校注重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漫步校園,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每一個角落都在育人,處處彰顯文明元素。走廊上展示著學生的手工作品,樓梯間張貼著文明禮儀提示標語。更特別的是,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三十八小的同學們都會鄭重地拿出自己的“榮譽護照”,記錄下上一周在文明禮儀、學習進步等方面的表現。這本小小的護照,成為激勵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重要載體。
“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讓學生明禮知禮,培養他們的品德修養。”該校德育處副主任、大隊輔導員黃光兆說,“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抓手,建‘榮譽護照’陣地、編‘三字經’、創‘德潤’品牌,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文明校園建設離不開優良的硬件支撐。該校各類功能室一應俱全,學校還被評為“欽州市平安校園”,為師生提供了安全、舒適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特色育人 綻文明之花
科技課堂里,一群孩子正圍坐在機器人編程設備前,專注地調試著程序;手工課上,巧手翻飛間,一件件創意作品悄然誕生;綠茵場上,足球小將們揮灑汗水,展現著蓬勃朝氣——這是校園里最尋常的畫面。作為“自治區科普示范學校”和“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形成了“綠色教育、科技教育、足球教育”三大辦學特色。學校建有設備齊全的科學實驗室和計算機室,定期開展科技節、創新大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讓孩子們在小發明、小創造中增強創造力,科技教育已成為學校的一張亮眼名片。
在踐行生態理念方面,該校通過環保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校園內,垃圾分類、節水節電已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綠色生活方式在這里蔚然成風。孩子們親手繪制的環保海報點綴在校園各處,提醒大家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以運動強體魄,作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該校將足球運動納入課程體系,組建校足球隊,定期開展班級聯賽,讓學生在運動中培養團隊精神和堅韌品格。
匠心傳承 固文明之本
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文明校園建設的重要保障。市第三十八小學133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26人,大專以上學歷達100%。這支隊伍中不乏“廣西先進個人”“欽州市優秀教師”等優秀骨干教師。學校通過“青藍工程”、教學競賽、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們秉持“博學善教 敬業修身”的校風,在教書育人崗位上默默奉獻,用愛心和智慧澆灌著每一株幼苗。
建校八年來,學校在文明創建道路上結出累累碩果: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自治區文明校園、自治區科普示范學校、廣西優秀少先隊集體……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全校師生不懈努力的結果。
“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按照創建文明校園‘六個好’的標準,建陣地、創品牌,孕育‘明禮好學,活潑向上’的優良校風,磨煉‘樂學善思,自主創新’的良好學風,形成人人講文明、創文明的良好氛圍。”該校黨總支書記麥正東表示,繼續深化文明校園建設,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豐富文化內涵,推動文明校園建設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