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鄉村群眾,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期盼更快更好更便捷的就近就醫條件,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亟需進一步提升,雙向轉診瓶頸亟待破解,確保病患轉得快、接得住……
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去年以來,浦北縣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為契機,因地制宜推進醫療服務延伸點建設,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
精準布點,擴大服務群眾輻射面
從寨圩鎮集鎮出發,走過10多公里的蜿蜒曲折道路,終于來到土東醫療服務延伸點。“土東片區與南寧市橫州市、貴港市港南區、玉林市興業縣三市鎮交界交匯,以前,周邊超過4萬群眾去哪邊的醫院、衛生院看病就醫都不容易。”寨圩中心衛生院院長韋斌說。
“去年就有一對老夫婦在自己騎車去鎮里衛生院看病的路上發生了車禍,如果我們馬蘭醫療服務延伸點早點建成就好了。”龍門鎮衛生院副院長黃麗君說起時不禁自拍大腿,“一個現實情況就是,偏遠鄉村的很多老人不是到了病痛受不了都咬牙‘硬扛’。”
浦北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曾志軍介紹:“自去年5月以來,馬蘭、古立、橫嶺、土東、蘭門等5個醫療服務延伸點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包括正在推進建設的樟家等延伸點,每個服務的片區距離當地衛生院都有10多公里,都是鎮與鎮、縣與縣,甚至是市與市的交界處,有著‘三日一圩’的傳統,輻射面廣,群眾期盼強烈。”
標準規范,提升服務群眾滿意度
延伸點雖小,樣樣俱全。福旺鎮古立醫療服務延伸點兩層半小院式的建筑主體整潔明亮,配備診室、輸液室、配藥室,設置B超室、DR室、心電圖室、化驗室、病房病床等,醫務人員認真細致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忙碌有序。同時,聚焦村里老人高發的肩頸腰腿痛、慢性勞損等病癥,重點推廣針灸、推拿、拔罐等傳統中醫特色療法,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
“延伸點的開辦,不但強化了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回訪‘六位一體’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還有效打破了傳統村級醫療服務邊界,推動住院服務、醫保報銷、智慧醫療等服務下沉,有效構建‘門診、住院、會診轉診、醫保結算’全流程一站式服務模式,通過優化流程、數據賦能,實現群眾住院不出村、報銷不跑腿。”福旺鎮衛生院院長翁守標講解道。
藥房里,200多種基礎藥物整齊排列,幾位老人在收費窗口前有序排隊,可刷臉、刷身份證、刷電子醫保憑證結算。“以前每月都要跑醫院取慢病藥,每次來回折騰大半天,現在家門口就能拿到!”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強化聯動,增強服務群眾硬實力
“老人突發急性腦梗,要不是延伸點反應迅速,處置專業、轉診及時,把住黃金搶救時間,后果不堪設想。”古立村鄧杰勝至今心有余悸。
依托醫療服務延伸點,浦北縣強化“縣—鎮—村”三級協同救治機制,對于病情較為復雜、超出延伸點診治能力的患者,按照“基層首診篩查—上級醫院遠程指導—綠色通道精準轉診”三級聯動,為急危重癥患者按下救治“加速鍵”。同時,通過配置中醫理療、運動康復等設備,轄區全覆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期開展康復技能實操培訓,建立健全跟蹤服務模式等舉措,進一步提升基層轉診承接能力。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的醫療服務延伸點服務人口規模超12萬人,開放住院病床66張,累計接診門診患者達2萬人次、住院患者近3000人次。
“在醫護人員配置方面,在屬地衛生院選優配強、綜合激勵獎勵基礎上,我們積極探索‘鳳還巢’工程,讓本土醫護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厚植鄉土情懷,群眾信得過、靠的牢。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建聯促、專家坐診會診等方式,進一步構建形成‘縣強、鎮活、村穩’的基層醫療衛生發展新格局。”曾志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