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浪潮中,欽州市正以“人工智能+農業”為突破口,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化、數字化轉型。近日,記者走訪浦北縣與靈山縣發現,當地通過智能倉儲系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讓陳皮產業與荔枝種植煥發新生機,為北部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陳皮智能公共倉。欽州市融媒體中心
在浦北縣陳皮產業園,一座占地數千平方米的智能公共倉正通過科技重構陳皮產業生態。引入智能機器人搬運系統,過去4人搬運4筐陳皮,如今單臺設備可同時拿取4筐陳皮,效率較傳統人工搬運提升4倍以上,人力成本大幅削減。
“過去陳皮倉儲全靠人工看天吃飯,溫濕度控制不精準,品質參差不齊。”廣西欽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商務副總監何賢華介紹,如今倉內配備集成新風系統、高清監控與物聯網傳感器,可實現恒溫恒濕環境的精準調控,配合數字化云平臺,客戶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入庫審核、實時查詢與出庫預約,倉儲管理更加高效、透明。
科技賦能帶來的不僅是效率革命,更推動產業規模裂變。截至2024年,浦北縣大紅柑種植面積突破17萬畝,陳皮產業產值超60億元,帶動2萬余戶10萬群眾實現家門口增收,“浦北陳皮”正從地域特產向全國知名品牌邁進。
在智慧農情監測與植保服務領域,廣西靈山千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廣西大學研發的“桂鳥飛巡”系統備受矚目。該系統以大疆無人機為載體,構建高精度農情監測體系。通過設定航跡實現定點航拍,高清鏡頭可捕捉葉片細微病斑,AI圖像分析系統能快速完成果園病蟲害初篩,效率較人工巡查提升50倍。與此同時,該公司推出的“桂鳥先飛”平臺,以“滴滴打藥”智能派單、“桂鳥飛巡”數據支撐、無人機精準作業為核心,重構植保作業體系。農戶通過小程序一鍵下單,系統可基于地塊坐標、作物長勢自動匹配飛手與機型。截至目前,“桂鳥先飛”平臺已累計服務超1000戶農戶,覆蓋作物面積超10萬畝,成功預警病蟲害超百次,為農戶節約人力成本超百萬元。
“空中智慧管家”通過AI云計算進行生長狀態識別
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度融入農業全鏈條,驅動產業向智能化、精準化、可持續化轉型。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將緊抓機遇,聚焦荔枝、陳皮、奶水牛、生豬等特色優勢產業,率先發力推進人工智能應用,以數智化賦能產業鏈升級。不僅如此,人工智能技術正全面融入農業全鏈條。在奶水牛養殖等領域,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化管理,為養殖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欽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聚焦荔枝、陳皮、奶水牛、生豬等特色優勢產業,深化智能感知與決策在農田、果園、牧場管理中的應用,探索推廣“AI+合作社+農戶”服務模式,并打造一批農業數字化標桿示范,構建可復制的“AI+農業”應用方案,推動人工智能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筑牢科技根基。
從農情監測的“無人機巡田”到特色產業的“數字倉庫”,再到養殖領域的“數據掌舵”,欽州以“人工智能+農業”的生動實踐,繪就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新圖景,為廣西農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欽州方案”,也讓科技興農的成果惠及更多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