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機對農田進行翻新。 記者 周麗虹 通訊員 莫純譽 黃 錦 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備耕好時節,走進浦北縣福旺鎮的田間地頭,農機轟鳴、人頭攢動,隨處可見農戶們忙碌的身影,一幅幅熱火朝天的春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苗圃培育“希望苗”
人勤春來早,育苗正當時。當前正是中藥材育苗的黃金時期,走進福旺鎮合豐中草藥種植與加工專業合作社大棚內,只見一排排種苗整齊排列在苗床上,生機勃勃,長勢良好,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點種、擺盤,每一個動作都嫻熟有序。
“現在主要是控溫、壯根、補光、增加營養成分,讓它壯根壯苗。預計4月中旬,這批苗就能出圃了。”合作社負責人李映鋒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介紹。
該合作社已發展成為集道地藥材種子資源苗圃、中藥材種植、中草藥初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共有3個大棚,涵蓋三叉苦、九里香、崗梅苗等優質品種,此次育苗100萬余株,將于4月中旬開始移栽定植,并免費發放10萬株苗給周邊群眾。這一個個繁忙的大棚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陣地,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孕育著無限美好的未來。
沃野綻放“新薯光”
走進浦北縣福旺鎮綠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馬鈴薯產業種植基地,只見成片的薯苗在陽光下翠綠挺拔、長勢喜人。農戶正忙著采收、裝袋、搬運、裝車,一派人勤春來早的忙碌景象。
福旺鎮土壤富含“硒”元素,當地農民也一直有種植水稻和芋頭的傳統。為了更好地發展當地“富硒”農業,李燕萍成立了綠源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發展優質稻和馬鈴薯輪種,早晚造種植優質稻,冬種富硒馬鈴薯,輻射帶動群眾種植水稻8000多畝。同時,她借助綠源合作社人大之家平臺,定期組織代表集中培訓,交流種植經驗,對優質稻、馬鈴薯實施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種植,推動村集體經濟“聯創聯增”,也帶動了周邊村屯3200多人增收致富。
“今年我們一共種植馬鈴薯200余畝(含兩個產業基地),產量非常可觀,預計清明節前后全部收購銷往湖北、廣東等地區。”擔任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的李燕萍自信地說。
百畝荒地變“良田”
“正是春耕好時節,我們堅持迎難而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治理模式,將撂荒地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落實好‘三農’政策。”福旺鎮大田村黨總支書記梁安偉說。
近日,在福旺鎮農技站技術員的指導下,2臺農耕機正對農田進行翻新,旁邊的農民忙著清理田埂雜草,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這是福旺鎮中山村百畝春耕生產暨撂荒地復耕的場景。眼前這一片平整的土地,曾是成片的撂荒地,經鎮黨委、村黨支部牽頭組織種糧大戶進行土地流轉,修通了機耕路、修建水利設施,將撂荒地變成了“致富”良田。
“土地撂荒不僅影響了鄉村振興的進程,也是對生態資源的浪費,目前福旺鎮各村土地撂荒原因各不相同,要求我們要科學研判,分類治理。”福旺鎮黨委書記劉晉介紹。據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全鎮撂荒地復耕共4282.13畝。放眼望去,農戶們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田間地頭,時而忙著查看水流情況,時而播撒種子,他們的身影在廣袤的農田上勾勒出一幅“人勤春來早”的田園勞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