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吊沿著智能規劃路線有序抓放集裝箱,無人駕駛智能引導運輸車往來穿梭……11月9日18時08分,399.8米長的20萬噸級集裝箱船“中遠海運雙子座”靠泊欽州港自動化碼頭,即刻啟動裝卸作業。

“中遠海運雙子座”靠泊欽州港自動化碼頭。趙冠雄 賴昕 攝
11月8日18時30分,同級別巨輪——399.6米的“中海太平洋”輪卸貨離泊。接續開展全球主流超大型集裝箱船密集作業,刷新了北部灣港靠泊紀錄,更標志著欽州港具備全球頂級船舶接卸能力,能級躍居全球前列。
全球航運向大型化、低碳化轉型,超大型船舶靠泊密度是檢驗港口綜合實力的核心指標。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貿易和物流發展局局長林綱指出:“欽州港此次密集接卸超大型船舶,檢驗了港口自動化運營與多部門協同能力,印證了欽州港的綜合服務實力。”
適逢全球航運格局調整的關鍵期,港口基礎設施升級是參與競爭的關鍵要素。欽州港作為北部灣港集裝箱業務核心樞紐,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單向通航、30萬噸級油輪通航能力,今年新增6個對外開放泊位。
超大型船舶對物流時效要求嚴苛。欽州港推行“提前申報+抵港直裝+優先驗放”通關模式,海關、鐵路、港口數據實時共享。
欽州港海關物流監控一科科長湯慧佳介紹,“我們創新‘一船一策’監管方案,通過‘錨地順勢檢疫’壓縮待港時間,平均單船待泊節約2.66小時。”
“高效的通關效率和完善的物流配套是我們選擇欽州港的主要原因,不斷打通物流全鏈條堵點,幫助西部貨物更快對接全球市場。”廣西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船代部經理張毅說。
前三季度,欽州港外貿集裝箱監管量達87.4萬標箱,同比增長28.4%。北部灣港航線網絡拓展至91條,實現全國沿海、東南亞、東北亞主要港口全覆蓋,更延伸至印巴、非洲、南美地區,構建起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海運大通道,為西部地區貨物出海提供比珠三角、長三角更便捷的路徑選擇。
“中遠海運雙子座”裝載完畢后將經青島港駛往荷蘭鹿特丹港,融入亞歐貿易黃金水道。船長錢廈表示,“到港就能卸貨,裝貨效率加倍,大幅提升我們的周轉率,也讓航線計劃更精準。”
目前,欽州港正完善“樞紐+通道+網絡”整體布局,持續加碼全球樞紐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海運動力。
“作為連接中國西部與全球市場的關鍵節點,欽州港的能級躍升,為‘一帶一路’沿線貿易提供了更高效的物流支撐,也優化了全球海運網絡的資源配置。”北部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傅遠佳說。